然而,石墨烯二维材料的特性使其对周围的介质环境异常敏感,诸多因素使其传输性能受到影响,阻碍其进一步应用于光电集成器件。研究表明,除了自身的热声子散射,基底的杂质、聚集电荷散射,声子散射,以及介电环境的极化都会对石墨烯等离激元产生损耗,降低其品质因子和传输距离。如何突破介电环境对等离激元的性能限制,实现高品质、长传输的石墨烯等离激元性能,已经成为石墨烯等离激元迈向功能化应用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戴庆研究员团队与其他研究人员合作,进一步在悬空石墨烯结构获得高质量的本征等离激元,解决了基底引入的额外损耗和限制调控等问题。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上。
研究发现,悬空石墨烯提供了纯净的等离激元环境,其品质因子高达33,对应的传输距离超过3微米。这是目前报道的室温下石墨烯等离激元具有的最高传输性能记录,对比同等条件下氧化硅基底上的石墨烯等离激元性能提升一个数量级以上。
此外,该工作发现悬空高度可作为新型等离激元原位调制手段,可显著调节等离激元波长、传输距离和群/相速度等性能。科研团队利用这种调控优势,开发出一种新型等离激元开关器件,其电磁能流开关比高达14.得益于石墨烯的电学可调性质,这种新型等离激元开关可以通过栅极电压进行调控。
悬空石墨烯等离激元兼具长传输距离、高可调谐性和可控的能量传输的优异性能,这为其将来在信息光子器件中的诸多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悬空结构也为探索其他范德华材料支持的极化激元提供了新平台,如声子极化波、激子极化波和磁极化波等。探究悬空二维材料丰富极化激元的基本性质和使用性能的调控规律,能够避免基底的各种散射和极化影响,从而保持其本征的物理性质和高品质的传输性能,并为将来构筑新型纳米光子学器件提供新的思路和选择。